摘要:青海骆驼的来源问题,目前意见尚不统一,有人说:青海高原极少牧养骆驼,在历代战争和部落互相掠夺中,也很少见到关于骆驼的记载,证明骆驼并非青海先民直接参与驯化。有的则
青海骆驼的来源问题,目前意见尚不统一,有人说:“青海高原很少牧养骆驼,在历代战争和部落互相掠夺中,也很少见到关于骆驼的记载,证明骆驼并非青海先民直接参与驯化。”有的则说:“青海骆驼的来源,系西晋时的鲜卑族吐谷浑从辽东内蒙古和明代蒙古族固始汗从新疆移来的。”从而有不少书刊和调查报告据以推断:“青海骆驼大约于公元310年(西晋永嘉末年)由内蒙古和新疆迁入青海,进入盆地。”上述论点,不符合历史事实。
(驼可汗骆驼奶招商) 青海自古就有骆驼这个畜种生存,既是养驼业发展很早的地区,也是现代骆驼的发源地之一。青海骆驼来源,作者有专文论述,请参阅,不赘。《中国农书》载:“新疆罗布泊和青海柴达木以及内蒙古的僻远草原至今还有野骆驼生存,中国所饲养的骆驼毫无疑义地是起源于这种野种”。周穆王西征犬戎经青海去新疆时,饮于文山之下,古羌族献牛方牛(明代李时珍考证即骆驼)200头,以行流沙。表明青海和新疆境内的羌族早已牧养骆驼。起源和来源问题在此不再叙述,下面着重谈谈驯化和品种形成问题。
(驼可汗骆驼奶招商加盟) 青海骆驼的驯化问题,古籍记载不详,一直是个谜,这个谜,诺木洪塔里他哈遗址出土的文物把它揭开了。
(驼可汗骆驼奶招商加盟) 1957年和1959年,青海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考古所等单位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农场东南不远的地方发掘出塔里他哈文化遗址。遗址面积约有5万多平方米,文物堆集厚约5米。出土的生产、生活用具有石器、铜器、陶器、角器、木器和骨制凿、针、锥及骨镞、毛绳、毛布、麦粒、土坯围墙、土坯坑、房屋、围栏、瓮棺葬、残车毂等文物,其中有当时居民圈养家畜的大型圈木栏。圈栏入口两侧各有一根半圆形的木柱,中间有一根长1.34米的横木,横木上凿有圆角长方形的孔4个,孔径为20?24厘米。圈栏内有大量羊粪和马、牛、骆驼的粪便堆积。这个遗址的年代,据对毛布进行放射性碳素测定,距今62795_+1 15年,相当于西周厉王时。柴达木盆地的巴隆和香日德等遗址,均属这一类。这些遗址出土的文物,经考古人员鉴定,证明柴达木盆地早在太古时期,在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及进行劳动生息,很早活动的先民主要是羌族的祖先。
(驼可汗骆驼奶招商加盟) 古羌族的原始生活以游牧为主。《后汉书》、《西羌传》载:“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他们驯养野兽成家畜,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都早。据考证:羌族把远古就栖身于高原草地的“盘羊”很早驯化为藏羊。接着驯化山羊、野牛、野马和楔(即藏犬)。殷周之际,又把牦牛与黄牛杂交,创造出犏牛这样一个杂种家畜。既然古羌人是从狩猎业发展起来的民族,很善于驯养食草动物,难道性较温顺,易捕易驯,饲养简便的野骆驼,岂有不被猎捕驯养之理?何况骆驼是荒漠动物,嗜盐成性,又能充分利用荒漠植物作饲料,能忍耐酷热、严寒和在缺少水草的条件下继续生活,并能像牦牛一样,具有适应高原空气稀薄的本能。而柴达木盆地自古为荒漠、半荒漠沼泽地带,草原上遍布盐湖,气候严寒、干燥、缺氧。地理因素和生态环境特点,很适宜骆驼生息繁衍,为骆驼的繁殖和羌人的驯养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虽然在青海境内目前尚未发现驼骨化石,可从历史、考古和羌族的生产活动以及已经发现的驼粪来考证,青海骆驼无疑是羌族在新石器中期进入柴达木地区以后开始驯化野驼,尔后逐渐驯养成家畜的。它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五千年至公元前六七千年。这时原始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已经开始定居生活和从事农牧业,青海西端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反映出了这个史实。据此推断,青海骆驼是青海先民??古羌族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驯养驯化的。
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