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头琴挂在尖耸的驼峰上,大自然也会伴唱心灵的歌谣,当远嫁的姑娘跨上驼背告别母亲时,懂事的骆驼会流下善解人意的泪珠,这就是骆驼,一个有灵性的美好动物这是我盟诗人恩克
马头琴挂在尖耸的驼峰上,大自然也会伴唱心灵的歌谣,当远嫁的姑娘跨上驼背告别母亲时,懂事的骆驼会流下善解人意的泪珠,这就是骆驼,一个有灵性的美好动物……
这是诗人恩克哈达所写《苍天的驼羔》诗歌中的一句:这个从小在骆驼背上长大的孩子,已到了中年,他将自己已经远去的牧人生活写到现在的诗歌当中,用这种方法抒发着内心所思念的、所寄托的一种生灵——骆驼。 恩克哈达1970年出生于阿左旗敖伦布拉格苏木一个牧民家庭,戈壁大漠是他生长的摇篮。自小在羊群旁和驼背上长大的恩克哈达,熟悉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熟悉父辈头顶烈日、脚踩黄沙的游牧生活,戈壁大漠上的骏马、敖包、那达慕、羊群都伴着牧人悠扬的长调沁入他的脑海里,肆虐的风暴更是在他人生的年轮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自1990年在《戈壁》杂志上发表第一篇诗歌《春》以来,恩克哈达对家乡阿拉善的诗情就一发而不可收。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曾在阿拉善蒙古族完全中学任教的他,课上课下常和学生们一起阅读、欣赏、评析诗歌,探讨诗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通过言传身教,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今,他培养的十多名学生已成为活跃在我盟诗歌创作领域的新秀。 2000年,他将自己对骆驼的情感都写到《苍天的驼羔》这首诗里。是什么样的灵感让他萌生了写一首有关骆驼的诗的想法呢?他说:“我小的时候生在、长在牧区,那时家里有很多峰骆驼,随着草场的退化和一些禁牧政策的实行,到我十几岁的时候家中的骆驼就只剩一峰了。在我上初中的某一天放学回家,发现那一峰骆驼也没有了,当我急切询问其下落时,父亲眼中充满了泪花并告诉我,它走了(死了),当时我伤心极了,遗憾自己没有能见它一面,送它一程。随即,父亲从口袋中拿出一样我熟悉的东西——它的鼻棍,这也是至今它留给我唯一的念想。从那时起,它的身影就时长出现在我的梦里,于是就萌生了要写和骆驼有关的诗歌和散文的想法。其实,这首诗在我心里已经酝酿两三年了,当我提笔开始写时,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因为是心底里最真实的情感,所以能唤起许多人内心最真挚的感情,最终也得到了很多同行的喜爱。
当2001年我以这首诗参加首届‘苍天’杯全国蒙古诗歌大赛时,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它那高大的身影,台下的席慕蓉女士与其他观众在听我朗诵的同时流下了眼泪,我知道,他们听懂了我内心的独白。”从发表《苍天的驼羔》之前,骆驼及大漠中其它的动物就经常出现在他的诗歌和散文中,至今已有四五首赞颂骆驼的诗歌了。 骆驼,这个拥有坚忍不拔毅力和极通人性的沙漠之舟,在他的眼里到底是怎样的动物呢?“在我的理解中,骆驼的品质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懂得大自然。作为我们阿拉善的标志性动物,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它通过改变自己努力生存,不断地适应着这个变迁的时代和变化的生态环境,所以它是最懂得大自然的。现在时代变了,很多人不光忘记它曾经对人类的贡献,甚至连见它一面都很难,我想用诗歌的形式唤起大家对大自然的尊敬,更想让从未谋面的人和不懂得它的人,爱上它,懂得它,保护它。”恩克哈达说。
自从2001年《苍天的驼羔》获得首届“苍天”杯全国蒙古诗歌大赛金奖后,阿左旗政府就召集众多盟内外学者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大家一致决定以“苍天的驼羔”为全国蒙文诗歌大赛命名,至今这个大赛已举办了八届,仅上一届就吸引了全国的诗歌爱好者三百余人,这也成为目前全国蒙文诗歌大赛的品牌产品。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已被自治区及全国八省区蒙文教材收录其中,成为学生们必读的一篇课文。这也打开了外省学生了解阿拉善,认识双峰驼的一扇大门,有些老师为了能更加生动形象的为学生讲解诗中蕴含的道理和作者的思想,还经常给恩克哈达打电话,请教教学方法。“有些朋友还跟我开玩笑说,自从我写了有关骆驼的诗歌后,我们这里双峰驼的数量明显增加了,人们对这个物种的重视程度也逐年提升了。虽然我知道这是句玩笑话,但心里却高兴极了,能为我心中神圣的生灵做点事情,对我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恩克哈达笑着告诉记者。
温馨提示】:以上成分内容为科普知识,仅供消费者参考学习,不代表产品功效,请消费者理性阅读,驼可汗产品不能代替药品。